查看原文
其他

赴南极游客量九年增长近40倍,如何定义“极地旅游”?

2017-09-20 tripvivid.com 执惠

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极地旅游近年来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以登陆南极的中国游客数量为例,2016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赴南极旅游客源地,从2008年的不足100人次到2016年的3944人次,九年时间里增长了近40倍。但是人们对于极地旅游的概念、内涵、外延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极地旅游”在产业上下游中处于什么位置?该如何准确理解“极地旅游”?

    

9月20日,在中国旅游协会、中华环保联合会等机构共同主办,执惠承办的首届《中国极地旅游论坛暨高端旅游资源洽谈会》上,执惠创始人兼CEO刘照慧发表主题为“朝游碧海暮苍梧”的主题演讲,探究“极地旅游”的意义。


 

在发言中,刘照慧认为极地旅游的涵义可以延伸为三大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极地,极地意味着场景,代表人们旅行所能到达的目的地,比如南极、北极;第二方面是极限,指人们体验的内容,具体来讲就是人类在与自然融合的过程中,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发挥自我身心潜能、向自身挑战的娱乐体育运动,比如攀岩、越野赛车等;第三方面是极致,指最佳的意境、情趣,比如奢华独特的旅行、文化旅游等。

 

定义“极地旅游”新概念:极地、极限、极致

 

极地旅游并不仅仅指代南极、北极旅游业态,它的涵义应该更加丰富。目前南极、北极并不在中国出境游目的地名单中,加之其特殊的地理和环境因素,从资源和旅行花费方面来说,南极、北极旅游具有高端稀少的属性特点,蕴含“极”字则代表着现代人们对更加极致旅游的探索精神,对更丰富的人生意义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因此,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到极地旅游具有丰富的涵义。

 

古人云“大丈夫当朝游碧海暮苍梧”,这句话意思是说“早上还在碧海游玩,晚上又回转到了苍梧住宿。言外之意,大丈夫应该要四处游历,增广见识,而不是徘徊于家乡尺寸之地,老于户牖之下。”可见,对旅行与人生意义的思考古已有之,而极地旅游的三个延伸则代表了人们对旅行意义的不同思考。

 

 

极地旅游的第一方面“极地”意味着那些特殊的目的地场景,除了南极北极,还包括珠穆朗玛峰、马里亚纳海沟甚至遥远的太空等。这一次PPT我特别选择了太空图片作为背景,因为我是科幻小说爱好者,也是刘慈欣的忠实读者,我读完他的作品后对于人类探索太空、探索更深更未知的空间有了更好的理解。

 

对于“极限”该怎么理解?我想这是指人们体验的内容,指人类在与自然融合的过程中,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发挥自我身心潜能、向自身挑战的娱乐体育运动。随着大众旅游时代到来,人们的旅行需求更加多元化,各种细分主题旅行受到旅行者青睐,有很多种极限旅行都具有非凡的意义,比如深潜、滑雪、跳伞、攀岩、越野赛车等。从“极限”角度来看,这些旅行活动意味着人类对生命极限的探索,如同百年奥运精神。

 

极致则是指最佳的意境、独特的情趣,诸如定制的奢华旅行、美食旅行、海岛度假旅行等。

 

大众旅游时代,“极地旅游”的三大转变

 

从极地旅游的三大延伸方向,我们可以看到极地旅游属于细分、小众、独特的旅行体验方式,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极地旅游也从之前专业化、高端化、相对高龄化开始向平民化、年轻化、个性化过渡。

 

 

胡润排行榜数据显示,中国高端旅游者的平均年龄是42岁。我们看上图右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对比,过去一年当中80后年轻一代旅游者开始追求和这些高端人群类似的旅游体验方式,其中包括极地冒险探索、轻奢旅游、越野、环游世界,从趋势方面来看,平民化、年轻化、个性化旅游时代已经到来。

 

我特别同意张青松教授所倡导的现代旅行者应该具备更高知识层、认知层,高端用户不是平均财富达到两千多万这样的土豪层,而是对大自然有所敬畏,对稀缺资源树立起保护意识的人群,这才是我们真正在产业层面上可以延展和影响到的用户群。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环球世界、轻度冒险、极地探索等“极地”相关旅行越来越受到年轻群体青睐,呈现出平民化、个性化、年轻化趋势。

 

在新的变化趋势下,极地高端旅行者的需求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大众旅游的特点。

 

“极地旅游”吸引用户的关键因素:稀缺的自然资源

 

 

由于高端旅行者一般具有丰富的旅行经历,因此,对旅行产品和服务也变得越来越挑剔,在选择旅行服务机构时,有59%的旅行者认为行程设计合理最重要,其次较看重的是企业个性化服务和解决行程问题的能力。但无论是行程设计还是服务质量应该都是用户普遍性的要求,而稀缺的极地、极限、极致资源则成了极地旅游发展的关键元素,33%的旅行者会看重这一项。但是我认为在整个的旅游过程当中这些稀缺资源的重要性应该排在头位,而且旅行者对于资源的保护意识应该保持最强,比如南极、北极目的地资源环境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十分稀缺。

 

稀缺的目的地资源注定了极地等高端旅行只能作为小众细分的旅行方式,在南极、北极的管理公约中,对每年赴极地的总人数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供给与需求的失衡问题。

 

事实上,目前赴极地的航空、邮轮资源已经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过去一年全球有将近四万人来到南极,未来还会保持增长势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人们保持高度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极地环境的影响。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提出了环境保护问题,荀子《王制》的“草木繁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就是在教导人们开发自然资源绝不能“杀鸡取卵”“涸泽而渔”。                                  



「 近期热文,点击链接即可阅读 」


Ⅰ.起底莱茵体育百亿体育小镇生意:“小马拉大车”是孤注一掷还是绝境求生?

Ⅱ.中国大陆将迎来第二个迪士尼?迪士尼CEO的回答耐人寻味

Ⅲ.高端旅游品牌能从阿里、京东新奢侈品平台中得到的3点启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